蘇鳳麗榮膺第六批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2025年3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甘肅秦腔藝術劇院黨總支書記、藝術總監、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蘇鳳麗憑借卓越的藝術成就與深厚的傳承貢獻成功入選,成為甘肅省秦腔藝術領域的杰出代表。
深耕舞臺四十載,腔派情塑煥秦音
蘇鳳麗在繼承秦腔李正敏“敏腔”、肖玉玲“肖派”基礎上,融合京劇程硯秋“程腔”及通俗音樂元素,形成“綿里裹針”的獨特唱腔——大氣流暢中見細膩內秀,柔潤行腔暗含剛勁。其表演藝術突破傳統范式,巧妙融合話劇、影視的寫實表達與戲曲程式化表演,通過精準把握角色心理與跨行當塑造能力,將程派水袖技法與秦腔身段創新結合,以情為核的表演極富感染力。這種既堅守劇種本體又融匯多門類藝術的探索,不僅實現了人物刻畫的惟妙惟肖,更推動了秦腔藝術在當代都市文化語境中的創造性轉化。
守藝弘道擔使命,賡續文脈啟新程
此次入選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既是對蘇鳳麗藝術生涯的肯定,亦是對其傳承責任的賦予。她表示:“秦腔是西北文化的靈魂,傳承不僅是技藝的延續,更是文化基因的守護。未來將依托劇院平臺,深化‘傳幫帶’機制,探索秦腔的創新路徑,讓古老藝術在當代煥發新生?!?/p>
展望
甘肅秦腔藝術劇院將以此次殊榮為契機,持續強化非遺保護力度,以蘇鳳麗為引領,構建“傳承—創新—傳播”一體化體系,實施"經典再造工程",在保留秦腔傳統韻味的基礎上,融合現代藝術表現手法,打磨《鎖麟囊》《蔡文姬》《火焰駒》等兼具歷史厚度與時代溫度的精品劇目。通過人才梯隊建設和創作模式創新,推動古老劇種在守正創新中實現創造性轉化,讓秦腔藝術在新時代的沃土中綻放更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