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火焰駒》劇照 郭一
話劇《蘭州人家》 郭一
黃河之濱藝術節演出現場 郭 一
自去年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甘肅演藝集團積極行動、傾情投身抗擊疫情主題文藝創作,推出一大批優秀文藝作品,用舞臺藝術匯聚全省人民眾志成城、團結一心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在助力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從線下走向線上
去年年初,甘肅演藝集團因疫情原因取消或延期各類演出近八百場,但在演出活動停擺期,集團直屬各院團加緊創作和排練新的劇目,為之后恢復演出市場,吸引觀眾走進劇場做好儲備。其中,利用自媒體,將線下演出轉為線上展播是一大突破。秦腔、京劇、隴劇、歌曲、快板書、詩歌、相聲、配樂詩朗誦等70余件藝術作品,通過網站、微信、抖音等網絡平臺及時推送,使廣大觀眾借助“隴劇微講堂”“原創作品展播”等專欄看到了經典舞劇,聽到了西北秦腔,欣賞了原創隴劇。除了這些經典原創劇目的線上展播,甘肅演藝集團去年還通過省上融媒體對4臺重大晚會進行了同步直播,共吸引了近百萬人次在線觀看。
從劇場走向戶外
去年6月份后,國家文化和旅游部發布了《劇場等演出場所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要求劇院等演出場所觀眾人數不得超過劇院座位數的30%,隨后陸續增加到75%,演出開始有限制地逐步恢復。與此同時,甘肅演藝集團在復工過程中仍在不斷探索發展新路徑,7月31日至9月13日,在美麗的黃河之濱成功舉辦了“黃河之濱藝術節”,為了能讓蘭州市民現場觀看節目,首次把包括音樂會、話劇、京劇、舞劇等傳統劇場劇種從室內搬到室外。藝術節主場館設在蘭州市體育公園,由省直藝術院團輪番上演了大型綜藝晚會《如意甘肅》《敦煌樂舞》《魅力絲路·隴原情》、民族交響樂《國樂芬芳》《國風》《黃河之聲》、主題樂舞《敦煌·絲路情》《魅力甘肅》《多彩甘肅·隴原風》、音樂會《歲月留聲》、話劇《蘭州人家》、京劇《國韻京聲》、秦腔《大登殿》《鍘美案》《趙氏孤兒》,以及隴劇、秦腔折子戲專場和曲藝綜合晚會《曲苑百戲》等經典劇目。近百場演出吸引了40余萬觀眾觀看。
演出過程中,給人印象最深的是話劇《蘭州人家》的首次戶外演出,觀眾們聽著熟悉的蘭州方言,感受著劇中的家長里短,這部反映蘭州市民市井生活的原創輕喜劇在演出中獲得再一次突破。
藝術節中秦腔戲也是最受觀眾喜愛的節目,甚至有很多從外地慕名而來的戲迷到現場觀看,尤其是8月12日晚的第13場演出中,由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獲得者、甘肅演藝集團秦腔藝術劇院副院長蘇鳳麗領銜主演的經典劇目《火焰駒》,吸引了近萬名秦腔戲迷現場觀看。
從城市走向農村
去年下半年在逐步恢復演出的過程中,甘肅演藝集團重點組織實施隴原紅色文藝輕騎兵演出,高雅藝術進校園、進軍營、進醫院、進企業、進社區,送戲下基層巡演、文化扶貧等演出活動,助力全省順利打贏脫貧攻堅戰,鼓舞廣大農村群眾的決戰信心。去年政府購買惠民演出重點在農村地區,全年共完成省級政府購買演出494場,基層文藝惠民演出348場,覆蓋全省69個縣區,占全年演出比重達70.6%。
在去年10月17日全國第七個扶貧日當天,甘肅演藝集團敦煌藝術團專程到環縣車道鎮舉辦了“國家扶貧日”文藝演出。
從演出走向創作
演藝市場真正的復蘇,還得靠好劇目。疫情發生前,甘肅演藝集團已通過各方支持創排了中華傳統歌舞表演《相約千年·魅力絲路文化行》、大型舞劇《彩虹之路》、紅色題材話劇《七先生》、沉浸式旅游演藝《樂動敦煌》、大型雜技劇《九色鹿》和中國經典雜技魔術秀《多彩民族風》6部原創新劇目。《相約千年》赴西班牙、以色列、意大利、希臘圓滿完成出訪演出任務。沉浸式旅游演藝《樂動敦煌》,獲得了第九屆中國旅游投資最佳產業創新獎金獎。創排了甘肅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文藝晚會、舉辦了《絲路花雨》首演40周年系列慶典活動。為了拓展演藝市場,組織創排、提升修排、移植改編各類劇目和折子戲數十部,努力滿足演出市場的需要。
疫情導致的演出停擺期間,集團直屬各院團潛心創作,秦腔《清風亭》、兒童劇《綠野仙蹤》、民族交響音樂會《絲路山水圖》,在恢復演出后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話劇《八步沙》、兒童劇《尋找九色鹿》等前期創作已經完成,進入排練階段,秦腔電影《火焰駒》拍攝工作已基本完成。去年年底又策劃開展了“2020年金秋演出季”“2021年新春演出季”“2021年新年民族音樂會”“甘肅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主題晚會”等重大演出活動,通過新甘肅客戶端對2021年新年民族音樂會和抗疫晚會進行線上直播,在線點播人數累計43萬人次。參與拍攝的紀錄片《穿越絲路的花雨》從全國選送的153部紀錄片中脫穎而出,入選2020年第三季度優秀國產紀錄片推薦名單。《絲路花雨》《彩虹之路》《你笑起來真好看》三部劇目已入選國家文化和旅游部“百年百部”項目創作計劃。(編輯:王輝文)